<table id="rbptj"><strike id="rbptj"></strike></table>
    <p id="rbptj"><del id="rbptj"><xmp id="rbptj"></xmp></del></p>
  1. <p id="rbptj"><strong id="rbptj"><small id="rbptj"></small></strong></p>
  2. <acronym id="rbptj"><strong id="rbptj"></strong></acronym>

        <tr id="rbptj"><strong id="rbptj"></strong></tr>
      1. 最新動態

        About Us關于我們
        Contact Us聯系我們
        江蘇中金瑪泰醫藥包裝有限公司
        地址:江蘇連云港經濟技術開發區長江路9號
        電話:0518-82342729
        電話:0518-82342850
        傳真:0518-82343777
        郵編:222047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資訊
        凹版印刷油墨轉移的影響因素
        發布時間: 2009-11-19     閱讀:

        凹版印刷是傳統印刷方式(平版、凸版、凹版、絲網版)中非常重要的一種,特別在包裝印刷如藥品包裝用鋁箔印刷、塑料軟包裝印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雖然,凹版印刷在我國已應用多年,但其印刷原理和印刷工藝還未徹底了解清楚。本人在多年印刷實踐經驗基礎上就凹版印刷中油墨轉移的一些影響因素進行探討。

        一、凹版印刷原理

        印刷工藝中,要復制的原稿分為文字線條稿和有層次變化的半色調稿。其它傳統印刷方式如平?。?/span>膠印)、凸印對文字線條稿是用實地版(即100%網點)來印刷的,對層次稿是利用面積大小不一的網點組合來復制的。而凹版印刷對層次稿和文字線條稿都必須用網點來表現,這由它的版面特征決定的,其在印版上表現為有無數個凹下去的面積大小不一或深淺不一的網穴(一般使用的網線數為 50-100L/cm,細小文字和淺層次圖案使用高網線,粗線條、大色塊和滿底版使用低網線)。圖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而且空白部分處于同一版面。在印刷時,先在版面的所有部分著墨,然后利用刮刀沿空白部分表面將油墨刮掉,再通過橡膠壓輥壓力的作用,主要利用毛細血管的作用原理,將網穴內的油墨直接轉移到承印物的表面;油墨然后隨著承印物進入烘箱,在熱風作用下,油墨中的溶劑揮發,油墨從液態變為固態,粘附在承印物上,從而完成一個印刷過程。

        二、凹版油墨轉移的影響因素

        從油墨的角度來看印刷過程,印刷其實就是油墨從印版到承印物的一個轉移過程。探討油墨轉移過程中的規律對我們印刷設計和實際印刷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從多年印刷上機操作實踐和理論探索中,總結出以下因素對油墨轉移量有影響。

        1、網穴形狀 

        網穴的形成現在主要有化學腐蝕法和電子機械雕刻法,它們形成網穴形狀是不同的:“U”腐蝕網點形狀,“V”電子機械雕刻網點形狀。從而單個網穴的容積是不一樣的,油墨存儲量也是不一樣的,前者大于后者,因此印刷油墨轉移量也是前者大于后者。腐蝕版一般因轉移量大而用于文字線條較多的PTP鋁箔印刷,而電子機械雕刻版因網點變化較多而且重復性好,故而應用于圖案較復雜的塑料薄膜彩色印刷。

        2、油墨顆粒細度

        油墨顆粒越細,進入印刷上網穴的油墨顆粒就越多,從而轉移量就越多。一般油墨顆粒細度為10-20µm 。

        3、油墨的粘度

        油墨的粘度在油墨轉移過程中也非常重要,在薄膜復合彩色里印生產中油墨粘度控制在13-25S (3號Zahn杯)。在此范圍內,隨著粘度升高,轉移量增大。再增大粘度,因油墨表面張力加大難以進入網穴,從而使轉移量下降;若粘度過小,溶劑過多,單位體積內油墨顆粒下降,從而轉移量也下降,甚至有可能引起色相偏差太大而產生質量事故。

        4、刮刀角度、壓力和刮刀接觸點到壓印點的距離

        刮刀角度越大,壓力越大,刮去網穴中的油墨越多,從而油墨轉移量減少。刮刀與印版的接觸點到壓印點(壓輥與印版輥筒的接觸點)的距離越遠,網穴中的油墨在與承印物接觸之前干燥的時間增加,從而粘度上升,增加了轉移困難,下降了轉移量。

        5、印刷速度

        速度越快,油墨轉移量越大。原因有二:一是網穴中油墨在轉移之前干燥時間縮短,粘度變化不大;二是在刮刀壓力不變的情況下,網穴中油墨量增加,從而轉移量增大。因此,在能保證印刷質量的情況下盡量提高印刷速度。軟包裝復合里印速度一般為80-150m/min。

        6、溶劑揮發速度

        現用溶劑有快速干燥、標準干燥和慢速干燥三種不同揮發速度的溶劑配方,油墨廠一般會提供。溶劑若揮發過快,油墨盤中油墨粘度會上升,同時更重要的是網穴中油墨在轉移之前粘度會急劇上升,干涸在網穴里,使轉移量明顯下降,嚴重時會出現漏印故障。因此,一般情況下為提高油墨轉移率,特別是在印刷淺層次圖案時要使用慢干溶劑。

        7、靜電吸墨輔助裝置

        油墨的實際轉移率只有60%左右,且細小網穴中的油墨因不易形成毛細血管現象,故轉移較困難。隨印刷時間延長,漏印現象更明顯。靜電吸墨裝置利用電場力作用,幫助網穴中油墨轉移到承印物上,能提高10-20%轉移率,特別是在細小網點印刷中,提高現象更明顯。

        8、壓輥壓力

        壓輥作用是幫助承印物與印版輾筒之間形成“毛細血管”,從而讓油墨沿“血管”轉移到承印物上。壓力不是越大越好,壓力大,承印物驅動更吃力,從而影響套印精度。因此在印刷實踐中,壓力的設置原則是在保證印刷效果的情況下越小越好。

        9、承印物表面張力大小、平整度、光潔度

        承印物表面張力一般比油墨表面張力大1.2*10-4 N,這樣才會在 壓輾幫助下形成毛細血管作用,讓油墨從印版向承印物表面轉移。表面張力越大,轉移量越大。如在同樣印刷條件下,塑料薄膜NY、 PET和BOPP印刷油墨轉移率是逐漸減小,因為它們印刷面的表面張力也是逐漸減小(當然它們都符合印刷要求:表面張力都大于0.04N/m)。薄膜類表面平整度、光潔度都很好,而紙張類表面因紙張類型不同而平整度、光潔度不一樣。平整度越好光潔度越高的承印物印刷時油墨轉移量就越大。

        10、環境影響:溫度、濕度、顆粒度

        一般溫度在20-25°C時油墨流動性好,印刷效果較好。溫度越高,油墨中的溶劑揮發加快,油墨粘度提高且破壞了油墨中溶劑平衡;溫度如果很低,就會降低油墨流動性,從而影響油墨轉移。

        濕度大,水汽會凝聚在版輥上,讓版輥表面結露,無法生產,同時水汽凝聚到油墨中,破壞了油墨質量;濕度小,空氣干燥,易形成靜電,印刷圖案邊緣易形成靜電毛刺。

        印刷車間內空氣顆粒度大,易使導輥、壓輥變臟,導輥壓輥上的顆粒聚少成多,可能使印刷圖案形成無規律的漏印現象。

        以上總結的影響油墨轉移量的各種因素,我們在印刷實踐中要充分重視,遇到油墨轉移故障時,要綜合考慮,盡快找到關鍵因素。